美食承載著一方地域的文化和記憶,也沉淀著對一方熱土最深的惦念。寧夏味道,來自于五湖四海的移民和當地人的反復摩擦、碰撞、融合,最終呈現出具有多樣性、包容性的飲食文化,既有極具至簡的大快朵頤,又有溫婉細膩的精致氣息。
寧夏美食到底有多好吃?吃一口就暖到心里的“羊肉調和”,滿滿的媽媽的味道!一起來看看吧~
【羊肉調和】
說起羊肉調和,老一輩的寧夏人無人不知,那是媽媽們在家常做的家常飯。那時候,前一天吃剩的米飯、面條,舍不得倒,第二天就炒點羊肉臊子,然后加點面條或者米飯進去,稠稠地熬上一鍋“調和飯”,雖然是剩飯,卻是難得的美味,尤其是冬天來一碗,吃得全身熱乎乎的。
如今,這道特色美食在大餐廳里很難找到,畢竟早已經過了吃剩飯的年代。只有在一些小飯館里,還能尋到口味正宗的調和飯,不過,制作更加講究、精細了。先把新鮮的羊肉切成丁,用煉好的羊油把肉丁炒熟,之后加豆腐丁和土豆丁煸成臊子,再加入熬好的羊骨湯煮沸;接著將切好的手工面條下鍋煮,煮至七成熟,再加入熬好的小米粥,燉三分鐘。放入小米粥的時候,必須是熬得特別稠的粥,而且只要米不要湯,這樣小米才能燉爛,散發出自身的香氣,而在這個過程中,面條也徹底煮熟了。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調出鍋了,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,吃一口面,筋道爽口,喝一口湯,唇齒留香。能吃辣的人,可以再舀上一勺油潑辣子拌上,更是鮮辣可口,讓人吃得酣暢淋漓。
生活節奏的不斷變快,人們對美食的耐心也在被消磨,像羊肉調和這種麻煩的食物,很多人已不愿在家做了。但是,天冷時節,還是會想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調和,那種感覺來自兒時“媽媽的味道”,真的很暖。(邵珍珍 李雪 文/手繪)